末俗
词语 | 末俗 |
---|---|
拼音 | mò sú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一)、谓末世的习俗,低下的习俗。(二)、世俗之人。指一般平庸的人。 (三)、世俗之人。指未出家的人。与“僧侣”相对。 解释二: (一)、谓末世的习俗,低下的习俗。 汉 董仲舒 《士不遇赋》:“生不丁三代之隆盛兮,而丁三季之末俗。”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末俗偷薄,雕伪弥深。” 唐 元稹 《戒励风俗德音》:“末俗偷巧,内荏外刚。” 宋 王安石 《杨刘》诗:“末俗忌讳繁,此理寧復在?” 李大钊 《青春》:“末俗浇漓,未始非为此説者阶之厉也。” (二)、世俗之人。指一般平庸的人。 金 王若虚 《高思诚咏白堂记》:“ 乐天 之诗,坦白平易,直以写自然之趣,合乎天造,厌乎人意,而不为奇诡以骇末俗之耳目。”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三》:“今末俗浅识,殊无知者。” 清 纳兰性德 《杂诗》之三:“吚吚奏《皇华》,末俗自不识。” (三)、世俗之人。指未出家的人。与“僧侣”相对。 清 顾炎武 《张隐君元明于园中置一小石龛曰仙隐祠征诗纪之》:“犹怜末俗愚难寤,故作幽龕小座供。”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四:“火葬倡於释氏,末俗因之。” 解释三: 【词语】:末俗【注音】:mò sú【释义】:1.谓末世的习俗,低下的习俗。 2.世俗之人。指一般平庸的人。 3.世俗之人。指未出家的人。与"僧侣"相对。 【末】字解释: 末mò 尖端,梢:末梢。末端。秋毫之末(毫毛尖端)。 最后,终了:末了(li僶 )。末尾。末日。末代。穷途末路。 非根本的,次要的,差一等的:末业。末技。舍本逐末。 碎屑:末子。碎末。 传统戏剧角色名,一般扮演中年以上男子:正末。副末。外末。末本(以男角主唱的杂剧)。 终始初 笔画数:5; 部首:木; 笔顺编号:11234 【俗】字解释: 俗sú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俗尚。风俗。习俗。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 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俗名。俗语。俗曲。雅俗共赏。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俗气。俗物。鄙俗。粗俗。庸俗。 凡世间,相对于仙佛僧道:俗人。世俗。僧俗。凡夫俗子。 雅僧 笔画数:9; 部首:亻; 笔顺编号:323434251 |
上一个:外兑
下一个:仃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