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若
词语 | 何若 |
---|---|
拼音 | hé ruò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表示疑问,与何如同。解释二: (一)、如何,怎样。用于询问。 《晏子春秋·问上十八》:“ 景公 问 晏子 曰:‘明王之教民何若?’”《史记·苏秦列传》:“今有孝如 曾参 ,廉如 伯夷 ,信如 尾生 。得此三人者以事大王,何若?”《新唐书·李光弼传》:“初, 光弼 谓 李抱玉 曰:‘将军能为我守 南城 二日乎?’ 抱玉 曰:‘过期何若?’” (二)、如何,怎样。用于陈述。 唐 柳宗元 《桐叶封弟辩》:“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 清 侯方域 《于谦论》:“呜呼!不思其得君行政之何若,而欲以名位形迹之际,自解免于后,亦惑矣!” 廖仲恺 《全民政治论译本序》:“欲图解决,不得不就此政体所由来之处,考其发生之蹊径何若,发达之程度何若,利弊之影响何若,借为后事之师。” (三)、为何。 《管子·问》:“问:刑论有常以行不可改也,今其事之久留也,何若?”《越绝书·外传记吴王占梦》:“其妻大君从旁接而起之,曰:‘何若子性之大也?希见人士,卒得急记,流涕不止。’” 汉 陈琳 《神女赋》:“既叹尔以艳采,又説我之长期,顺乾坤以成性,夫何若而有辞。” (四)、几何,多少。 《老子》:“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 (五)、何似,象什么。 《汉书·龚胜传》:“ 常恚 ,谓 胜 曰:‘我视君何若?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名,君乃 申徒狄 属耳。’” (六)、何如,哪里比得上。 宋 叶适 《故昭庆军承宣使赵公行状》:“公使諭之曰:‘今犹在本州,惠利可及汝也。’人皆哭曰:‘何若只在我州!’” 郑观应 《盛世危言·税则》:“夫中外通商数十餘载, 华 人亦多精通税则,熟悉约章,与其假手他人,袒护彼族,何若易用 华 人之为愈乎?” 【何】字解释: ◎ 疑问代词(a.什么,如“~人?”b.为什么,如“~必如此?”c.哪样,怎样,如“~不?”“~如?”d.哪里,如“~往?”e.发表反问,如“~乐而不为?”)。
【若】字解释: 若ruò ㄖㄨㄛˋ ◎ 如果,假如:~果。倘~。假~。天~有情天亦老。 ◎ 如,像:年相~。安之~素。旁~无人。置~罔闻。门庭~市。 ◎ 你,汝:~辈。“更~役,复~赋,则何如?” ◎ 约计:~干(ɡān )。~许。 ◎ 此,如此:“以~所为,求~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 顺从:“曾孙是~。” ◎ 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而叹。” ◎ 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 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芳”。~英(“杜若”的花)。 ◎ 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 其它字义 ● 若 rě ㄖㄜˇ ◎ 〔般若〕见“般3”。 |
上一个:深眇
下一个:张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