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纳
词语 | 赋纳 |
---|---|
拼音 | fù nà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一)、谓普遍采纳。赋,通“敷”。《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夏书》曰:‘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杨伯峻 注:“赋为敷之借字,徧也。”唐 元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且臣闻之,古者以言赋纳,岂虚美哉?盖用之也。”(二)、指缴纳的田赋。《清史稿·食货志一》:“北路 镇 迪 各属,垦熟地不过十二三,赋纳既亏,閭里窳敝。” 解释二: (一)、谓普遍采纳。赋,通“ 敷 ”。 《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夏书》曰:‘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杨伯峻 注:“赋为敷之借字,徧也。” 唐 元稹 《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且臣闻之,古者以言赋纳,岂虚美哉?盖用之也。” (二)、指缴纳的田赋。 《清史稿·食货志一》:“北路 镇 迪 各属,垦熟地不过十二三,赋纳既亏,閭里窳敝。” 解释三: 赋纳是汉语词汇,拼音为fù nà,意思是普遍采纳。 【赋】字解释: 赋(賦) fù 旧指田地税:田赋。赋税。 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文体。 念诗或作诗:登高赋诗。 给予,亦特指生成的资质:赋予。赋有。天赋。禀赋。 古同“敷”,铺陈,分布。 笔画数:12; 部首:贝; 笔顺编号:253411212154 【纳】字解释: 纳(納) nà 收入,放进:出纳。藏污纳垢。 接受:采纳。笑纳。纳谏。 享受:纳福。纳凉。 缴付:纳税。 补缀,缝补;现多指密密地缝:纳鞋底。 姓。 缴出吐 笔画数:7; 部首:纟; 笔顺编号:5512534 |
上一个:室祭
下一个:蹙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