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阍
词语 | 叩阍 |
---|---|
拼音 | kòu hūn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官吏、百姓到朝廷诉冤:叩阍无门(无处申冤)。解释二: (一)、吏民因冤屈等直接向朝廷申诉,谓之“叩閽”。 《资治通鉴·唐昭宗大顺元年》:“方且轻骑叩閽,顿首丹陛,诉姦回於陛下之扆座,纳制敕於先帝之庙庭。”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生离》:“麟愁凤泣,弟兄固当叩閽;兔死狐悲,亲戚亦宜伏闕。”《清史稿·圣祖纪一》:“ 镇筸 诸生 李丰 等叩閽言 红苗 杀人,有司不问。” 鲁迅 《坟·看镜有感》:“直到 康熙 初,争胜了,就教他做钦天监正去,则又叩阍以‘但知推步之理,不知推步之数’辞。” 解释三: 叩阍,扣击宫门,指官吏、百姓到朝廷诉冤。 【叩】字解释: 叩kòu 敲打:叩击。叩门。叩关(a.入国求见;b.攻打关门;c.指足球、冰球等运动中攻打球门)。叩诊。 旧时一种礼节:叩拜。叩见。叩谒。叩首。叩头。 笔画数:5; 部首:口; 笔顺编号:25152 【阍】字解释: 阍(閽) hūn 宫门:叩阍。司阍(看门的)。阍闼(宫中小门)。 守门,守门人:阍者。阍人。阍寺。 笔画数:11; 部首:门; 笔顺编号:42535152511 |
上一个:无世
下一个:折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