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语 | 印佩 | 
    	| 拼音 | yìn pèi | 
    	| 字数 | 2字词语 | 
    	| 意思 | 解释一: 官印。古人常将官印佩带在腰间,故称。解释二: (一)、官印。古人常将官印佩带在腰间,故称。 汉 徐干 《中论·亡国》:“是则以纶组为绳索,以印佩为钳铁也。” 唐 罗隐 《秋日有酬》诗:“腰间印佩黄金重,卷里诗裁白雪高。” 【印】字解释: 印  yìn  图章,戳记:印章。印玺。印记。印把子(亦喻政权)。  痕迹:手印。指印。印子(a.痕迹;b.高利贷的一种,全称“印印钱”)。  用油墨、染料之类把文字或图画留在纸、布、器皿等材料上:印刷。排印。印制。印发(fā)。  彼此符合:印证。心心相印。  外界事物反映在脑中所留下的形象:印象。  姓。    笔画数:5;  部首:卩;  笔顺编号:35152 
 【佩】字解释: 佩 [pèi] 
	〈名〉
 
	- 
		
			(会意。从人凡巾。本义:系在衣带上的装饰品)
		 
	 
	- 
		
			同本义
		 
		
			佩,大带佩也。——《说文》
		 
		
			青青子佩。——《诗·郑风·子衿》
		 
		
			共王之服玉佩玉。——《周礼·王府》。注:“王之所带者。”
		 
		
			遗余佩兮澧浦。——《楚辞·湘君》
		 
		
			又如:佩玖(作佩饰用的浅黑色美石);佩玦(有缺口的环形佩玉);佩珂(用黄黑色玉石制成的佩饰);佩衽(佩玉和衣襟)
		 
	 
	- 
		
			姓
		 
	 
 
	〈动〉
 
	- 
		
			佩带,把徽章、符号、手枪等戴在或挂在胸前、臂上、肩上或腰间
		 
		
			佩之金玦。——《左传·闵公二年》
		 
		
			古代君子,必佩玉。——《礼记·玉藻》
		 
		
			佩其象揥。——《诗·魏风·葛屦》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史记·项羽本纪》
		 
		
			又如:佩章(古代官员佩带的印章);佩巾(古代女子外出时系于腰左的拭巾);佩玉(古代系于衣带用作装饰的玉)
		 
	 
	- 
		
			钦佩,敬仰
		 
		
			圣人行之,愚者佩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 
		
			携带,随身拿着
		 
		
			农夫佩其耒耜,工匠佩其斧斤。——《白虎通·衣裳》
		 
		
			杻阳之山,有兽名鹿蜀,佩之宜子孙。——《山海经·南山经》。注:“谓带其皮毛。”
		 
		
			又如:佩仰(钦佩和信仰);佩慰(钦佩欣慰);佩德勿谖(受到的恩情,永远不会忘记)
		 
	 
  | 
    
上一个:视距
下一个:嬷嬷幢
相关词语:
佩鱼真印佩笔冠佩黻佩遗佩大印玉印祖印编印刷印印台佩洁铸印印画印识印韍印牌印状琼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