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状
词语 | 门状 |
---|---|
拼音 | mén zhuàng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一)、犹拜帖。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九:“古之製字卷纸题名姓,号曰名纸。大中 年,薛保逊 为举场头角,人皆体傚,方作门状。”宋 孔平仲《孔氏谈苑·名刺门状》:“古者未有纸,削竹木以书姓名,故谓之刺。后以纸书,故谓之名纸。唐 李德裕 为相贵盛,人务加礼,改具衔候起居之状,谓之门状。”清 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八:“唐 宋 启事用门状,即今士大夫彼此拜謁之名刺也。”(二)、张帖或挂在大门上的讣告。《天雨花》第三回:“只见纸幡门状高高贴,人人都带白头巾。原来舅爷十一月身故,目今正在七中存。” 解释二: (一)、犹拜帖。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九:“古之製字卷纸题名姓,号曰名纸。 大中 年, 薛保逊 为举场头角,人皆体傚,方作门状。”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名刺门状》:“古者未有纸,削竹木以书姓名,故谓之刺。后以纸书,故谓之名纸。 唐 李德裕 为相贵盛,人务加礼,改具衔候起居之状,谓之门状。”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八:“ 唐 宋 启事用门状,即今士大夫彼此拜謁之名刺也。” (二)、张帖或挂在大门上的讣告。 《天雨花》第三回:“只见纸幡门状高高贴,人人都带白头巾。原来舅爷十一月身故,目今正在七中存。” 解释三: 门状又称名帖,古代汉族交际礼仪,拜谒时用的帖子。宋朝古人的名片。又曰参榜,参状。所谓名刺也。纸阔六七寸,内不书文字。自左方卷之,用丝束分中少上,题姓名于其上也。 【门】字解释: 门(門) mén 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门儿。门口。开门见山。 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门。 途径,诀窍:门径。门道儿。 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亦指一般的家庭:门第。门风。门婿。长(zhǎng )门长子。 事物的分类:分门别类。 宗教的教派或学术思想的派别:教门。门徒。 量词:一门大炮。 姓。 笔画数:3; 部首:门; 笔顺编号:425 【状】字解释: ● 状(狀)zhuàng ㄓㄨㄤˋ◎ 形容,样子:状貌。奇形怪状。 ◎ 情况,情形:状况。病状。现状。 ◎ 叙述,描写:状语。状其事。写情状物。 ◎ 旧时叙述事件的文辞:行状。诉状。供状。 ◎ 特种格式的凭证:奖状。委任状。 |
上一个:矿骡
下一个: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