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辞
词语 | 两辞 |
---|---|
拼音 | liǎng cí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一)、诉讼双方的话。(二)、不一致的话,不相同的话。 解释二: (一)、诉讼双方的话。 《书·吕刑》:“民之乱,罔不中听狱之两辞。无或私家于狱之两辞。” 曾运乾 正读:“两辞,两造之讼辞也。” (二)、不一致的话,不相同的话。 明 陶宗仪 《辍耕录·义奴》:“末鞠 信甫 。 信甫 曰:‘杀人者,某也,孤实不知,守亦无贿。既被锻鍊无完肤,终无两辞。’” 解释三: 两辞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liǎng cí,是指诉讼双方的话;不一致的话,不相同的话。 【两】字解释: ● 两(兩)liǎng ㄌㄧㄤˇ◎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两个黄鹂。两本书。 ◎ 双方:两可。两边。两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两旁。两侧。两袖清风。两败俱伤。 ◎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十两(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两(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 ◎ 表示不定数目:两下子。两着儿(zhāor )。 英文翻译 two, both, pair, couple; ounce 【辞】字解释: 辞(辭)cí ㄘˊ◎ 告别:告辞。辞诀。辞行。辞世。辞别。 ◎ 不接受,请求离去:辞职。辞呈。 ◎ 躲避,推托:不辞辛苦。辞让。辞谢。推辞。 ◎ 解雇:辞退。 ◎ 同“词”。 ◎ 优美的语言:辞藻。修辞。 ◎ 讲话;告诉:“请辞于军”。 ◎ 文体的一种:辞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
上一个:吴公
下一个:修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