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章
词语 | 五章 |
---|---|
拼音 | wǔ zhāng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一)、指服装上的五种不同文采。用以区别尊卑。《书·皋陶谟》:“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孔 传:“五服: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服也。尊卑彩章各异,所以命有德。”《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九文、六采、五章,以奉五色。”杜预 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五色备谓之绣。集此五章,以奉成五色之用。”清 沉育《皋陶祠》诗:“主德宽三宥,臣心慎五章。”(二)、泛指五采。唐 李白《古风》诗之四:“凤飞九千仞,五章备綵珍。” (三)、兵卒的五色徽号,用以分别队伍的行列。《尉缭子·经卒令》:“卒有五章:前一行苍章,次二行赤章,次三行黄章,次四行白章,次五行黑章。” (四)、指 孔子 所作刺时的乐章。《史记·乐书》:“自 仲尼 不能与 齐 优遂容於 鲁,虽退正乐以诱世,作五章以刺时,犹莫之化。”司马贞 索隐:“按《家语》所云 孔子 嗤 季桓子,作歌引《诗》曰:‘彼妇人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人之謁,可以死败。优哉游哉,聊以卒岁。’是五章之刺也。” (五)、指五言诗。唐 李白《劳劳亭歌》:“昔闻 牛渚 吟五章,今来何谢 袁 家郎。” (六)、指诏书。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丹物》:“五章遥降,朱临墨而大号彰。”参见“五色詔”。 解释二: (一)、指服装上的五种不同文采。用以区别尊卑。 《书·皋陶谟》:“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 孔 传:“五服: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服也。尊卑彩章各异,所以命有德。”《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九文、六采、五章,以奉五色。” 杜预 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五色备谓之绣。集此五章,以奉成五色之用。” 清 沉育 《皋陶祠》诗:“主德宽三宥,臣心慎五章。” (二)、泛指五采。 唐 李白 《古风》诗之四:“凤飞九千仞,五章备綵珍。” (三)、兵卒的五色徽号,用以分别队伍的行列。 《尉缭子·经卒令》:“卒有五章:前一行苍章,次二行赤章,次三行黄章,次四行白章,次五行黑章。” (四)、指 孔子 所作刺时的乐章。 《史记·乐书》:“自 仲尼 不能与 齐 优遂容於 鲁 ,虽退正乐以诱世,作五章以刺时,犹莫之化。” 司马贞 索隐:“按《家语》所云 孔子 嗤 季桓子 ,作歌引《诗》曰:‘彼妇人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人之謁,可以死败。优哉游哉,聊以卒岁。’是五章之刺也。” (五)、指五言诗。 唐 李白 《劳劳亭歌》:“昔闻 牛渚 吟五章,今来何谢 袁 家郎。” (六)、指诏书。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丹物》:“五章遥降,朱临墨而大号彰。”参见“ 五色詔 ”。 解释三: (1).指服装上的五种不同文采。(2).泛指五采。(3).兵卒的五色徽号,用以分别队伍的行列。(4).指孔子所作刺时的乐章。(5).指五言诗(6).指诏书。 【五】字解释: 五 中译英:five 【章】字解释: 章zhāng 歌曲诗文的段落:章节。章句。乐章。章回体。顺理成章。断章取义。 条目,规程:章程。章法。简章。党章。约法三章。 修理:杂乱无章。 花纹,文采:黑质而白章。 戳记:图章。盖章。 佩带的身上的标志:袖章。领章。徽章。像章。 奏本:奏章。本章。 古同“彰”,彰明。 姓。 笔画数:11; 部首:立; 笔顺编号:41431251112 |
上一个:众适
下一个:生物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