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要
词语 | 道要 |
---|---|
拼音 | dào yào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一)、大要;最主要的方面。《管子·任法》:“圣君则不然,守道要,处佚乐,驰骋弋猎,鐘鼓竽瑟,宫中之乐,无禁圉也。不思不虑,不忧不图,利身体,便形躯,养寿命,垂拱而天下治。”《淮南子·原道训》:“疾而不摇,远而不劳,四支不动,聪明不损,而知八紘九野之形埒者何也?执道要之柄,而游於无穷之地。”(二)、道教的要义。晋 葛洪《神仙传·张道陵》:“陵 谓诸弟子曰:‘有人能得此桃实,当告以道要。’”唐 钱起《送李栖桐道举擢第还乡省侍》诗:“几年深道要,一举过贤关。”明 屠隆《綵毫记·访道仙翁》:“向蒙尊师许授道要,面订后期,今弟子已脱世尘,游身物外,入道此其时矣。” (三)、某种学说的精义。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布衣入馆》:“制曰:‘尔学有师承,亲闻道要,藴櫝既久,声实自彰。’”宋 张绎《寄友人》诗:“六经乃道要,无以利心求。”清 陈确《别刘伯绳序》:“期以开示来学,发明道要而止。” (四)、指治国的要务。汉 王逸《九思·疾世》:“访 太昊 兮道要,云靡贵兮仁义。”唐 冯万石《对求贤策》:“拜輶轩於受命之初,希俊贤於御极之首,兹乃 羲 轩 之志,尧 禹 之心,勤求道要,实所望清光哉?” 解释二: (一)、大要;最主要的方面。 《管子·任法》:“圣君则不然,守道要,处佚乐,驰骋弋猎,鐘鼓竽瑟,宫中之乐,无禁圉也。不思不虑,不忧不图,利身体,便形躯,养寿命,垂拱而天下治。”《淮南子·原道训》:“疾而不摇,远而不劳,四支不动,聪明不损,而知八紘九野之形埒者何也?执道要之柄,而游於无穷之地。” (二)、道教的要义。 晋 葛洪 《神仙传·张道陵》:“ 陵 谓诸弟子曰:‘有人能得此桃实,当告以道要。’” 唐 钱起 《送李栖桐道举擢第还乡省侍》诗:“几年深道要,一举过贤关。” 明 屠隆 《綵毫记·访道仙翁》:“向蒙尊师许授道要,面订后期,今弟子已脱世尘,游身物外,入道此其时矣。” (三)、某种学说的精义。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布衣入馆》:“制曰:‘尔学有师承,亲闻道要,藴櫝既久,声实自彰。’” 宋 张绎 《寄友人》诗:“六经乃道要,无以利心求。” 清 陈确 《别刘伯绳序》:“期以开示来学,发明道要而止。” (四)、指治国的要务。 汉 王逸 《九思·疾世》:“访 太昊 兮道要,云靡贵兮仁义。” 唐 冯万石 《对求贤策》:“拜輶轩於受命之初,希俊贤於御极之首,兹乃 羲 轩 之志, 尧 禹 之心,勤求道要,实所望清光哉?” 解释三: 开封大运河始于公元前361年魏惠王开凿的鸿沟水系,汉代疏凿汴渠流经开封,公元605年隋炀帝开通通济渠,唐代通济渠改名广济渠,习惯上仍称为汴渠或汴河。 【道】字解释: 道dào 路,方向,途径:道路。铁道。志同道合。 指法则、规律:道理。道德。道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道学。传道。修道。 方法,办法,技术:门道。医道。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 指“道教”(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创立于东汉):道观(gu刵 )。道士。道姑。道行(háng )(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和本领)。 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会道门。一贯道。 说,讲:道白。常言道。能说会道。 用语言表示情意:道喜。道歉。道谢。 线条:铅笔道儿。 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道”。 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量词:一道大河。两道门。上三道漆。 计量单位,“忽米”的通称。 pathroaddoctrineTaosaytalkwaymelod 讲路说谈途叙 笔画数:12; 部首:辶; 笔顺编号:431325111454 【要】字解释: 要 yào◎ 索取:要账。要价。 ◎ 希望,想:要强。要好。 ◎ 请求:她要我给她读报。 ◎ 重大,值得重视的:重要。要人。要领。纲要。要言不烦。 ◎ 应该,必须:须要。 ◎ 将(jiāng):将要。快要。 ◎ 如果,倘若:要是。 ◎ 表选择:要么。要不。要不然。 要 yāo ◎ 求,有所倚仗而强求:要求。要挟。 ◎ 古同“腰”。 ◎ 古同“邀”,中途拦截。 ◎ 古同“邀”,约请。 ◎ 姓。 |
上一个:调鹰
下一个:僻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