擿辨
词语 | 擿辨 |
---|---|
拼音 | tī biàn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剔抉辨明。解释二: (一)、剔抉辨明。 《新唐书·韦陟传》:“迁吏部侍郎,选人多伪集,与正调相冒, 陟 有风采,擿辨无不伏者,黜正数百员,銓综号为公平。” 【擿】字解释: 擿tī 挑出:“其令三辅毋得以春夏擿巢探卵,弹射飞鸟。” 挑剔;指摘:“伏闻诸典校擿抉细微,吹毛求瑕。” 指使:“卫将军(王)商密擿永令发去。” 揭发:发奸擿伏(揭露隐秘罪恶)。 搜索。 探。 剖开;分。 捶。 擿 zhì 搔,挠。 搔头,即簪子:“簪以玳瑁为擿。” 古同“掷”,投掷:“擿玉毁珠。” 擿 zhāi 古同“摘”:“绿桑擿椹。” 笔画数:17; 部首:扌; 笔顺编号:12141432512251454 【辨】字解释: 辨biàn 分别,分析,明察:辨别。辨认。辨析。辨正。辨识。明辨是非。 古代土地面积单位,九夫为一辨,七辨为一并。 笔画数:16; 部首:辛; 笔顺编号:4143113434143112 |
上一个:小钞
下一个:花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