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大全 | 繁体字转换器 | 火星文转换器 | 组词大全 | 造句大全

词语:

白文

词语白文
拼音bái wén
字数2字词语
意思

解释一:

书的正文部分先读白文,后看注解某自小时未曾识训诂,只读白文。——《朱子全书·易》不附注释的书白文《论语》印章上与朱文相对的阴文部分

解释二:

(一)、白色字文。

《宋史·太宗纪一》:“﹝ 太平兴国 七年三月﹞ 舒州 上玄石,有白文曰:‘丙子年出赵号二十一帝。’”

(二)、碑碣、钟鼎或印章上面的阴文。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印章制度》:“ 汉 晋 印章,皆用白文。”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三:“ 三代 鐘鼎文有款识:隐起而凸曰款,以象阳;中陷而凹曰识,以象阴。刻之印章,则阳文曰朱文,阴文曰白文。” 清 冯桂芬 《<两京印录>序》:“又 汉 印朱文往往与篆体不合,不可意为。白文则小篆中参以隶法,自今为之,可无乖於 汉 人之恉。”

(三)、指有注解的书的正文。

鲁迅 《准风月谈·古书中寻活字汇》:“看了六臣注之后才懂的字不能算,因为这原是死尸,由六臣背进他脑里,这才算是活人的,在他脑里即使复活了,在未‘可看《文选》的青年’的眼前却还是死家伙。所以他必须看白文。”

(四)、指有注释的书不录注释只印正文的书。如《十三经白文》。

毛春翔 《古书版本常谈·套印本》:“套印书·往往都是白文,注文省略。”

(五)、历史上 白族 人民在汉字基础上创造的字。已发现 元 明 两代五块白文碑文,以 明 代 杨黼 的《山花碑》为有名。

孙太初 《谈白文》:“由于社会发展和受到汉文化的影响,这种‘白文’并没有获得独立的发展,而逐渐为汉字所代替了。”

解释三:

白话文的一种。

【白】字解释:

● 白bái ㄅㄞˊ
◎ 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白色。白米。
◎ 明亮:白昼。白日做梦。
◎ 清楚:明白。不白之冤。
◎ 纯洁:一生清白。白璧无瑕。
◎ 空的,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空白。白卷。
◎ 没有成就的,没有效果的:白忙。白说。
◎ 没有付出代价的:白吃白喝。
◎ 陈述:自白。道白(亦称“说白”、“白口”)。
◎ 与文言相对:白话文。
◎ 告语:告白(对公众的通知)。
◎ 丧事:红白喜事(婚事和丧事)。
◎ 把字写错或读错:白字(别字)。
◎ 政治上反动的:白匪。白军。
◎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白族。白剧。
◎ 姓。
反义词
hēi黑
英文翻译
white; pure, unblemished; bright

【文】字解释:


wén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文锦。
刺画花纹:文身。
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文盲。以文害辞。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a.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b.错杂艳丽的色彩)。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文化。文物。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文质彬彬。
温和:文火。文静。文雅。
指非军事的: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文言。文白间杂。
专指社会科学:文科。
掩饰:文过饰非。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文不名。
姓。
白武

笔画数:4;
部首:文;
笔顺编号:4134

上一个:沾包

下一个:自点

相关词语:

仪文鹥文文几死白白渊文鹓文过文旄斋文白荆白栝白教文术白路契文正白文杏白蒻文戏白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