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蟾
词语 | 乌蟾 |
---|---|
拼音 | wū chán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一)、指神话传说日中的三足乌和月中的蟾蜍。(二)、指日月;时光。 解释二: (一)、指神话传说日中的三足乌和月中的蟾蜍。 唐 韩愈 《苦寒》诗:“日月虽云尊,不能活乌蟾。” (二)、指日月;时光。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苦雨》诗:“乌蟾俱沉光,昼夜恨暗度。” 宋 梅尧臣 《和岁除日》:“已惊颜貌徐徐改,不奈乌蟾冉冉驰。” 【乌】字解释: 乌(烏) wū 指“乌鸦”:乌白马角(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乌飞兔走(喻日往月来,时间流逝)。乌合之众。 黑色的:乌亮。乌云。 无,没有:化为乌有。 文言疑问词,哪,何:乌足道哉? 古同“呜”,呜乎。 姓。 黑 笔画数:4; 部首:丿; 笔顺编号:3551 【蟾】字解释: 蟾chán 〔蟾蜍〕两栖动物,皮上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形状像蛙。吃昆虫、蜗牛等,对农业有益。俗称“癞蛤蟆”、“疥蛤蟆”;古代称“蟾诸”。简称“蟾”,如“蟾酥”(色白,可入药)。“蟾宫”(月亮)。“蟾桂”。“蟾轮”(圆月)。“蟾辉”、“蟾光”、“蟾魄”(均指月光)。“蟾宫折桂”(旧喻科举考试登科)。 笔画数:19; 部首:虫; 笔顺编号:2512143513344111251 |
上一个:崊嵚
下一个:东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