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脔
词语 | 一脔 |
---|---|
拼音 | yī luán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一)、一块切成方形的肉。(二)、用作数量词。一块。 解释二: (一)、一块切成方形的肉。 《庄子·至乐》:“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臠。”《淮南子·说林训》:“尝一臠肉而知一鑊之味。” 宋 秦观 《与参寥大师简》:“ 黄 诗未有力尽飜去,且録数篇,尝一臠足知一鼎味也。” (二)、用作数量词。一块。 《淮南子·说林训》:“尝一臠肉而知一鑊之味。” 解释三: 《横越生命中的撒哈拉》是延边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拿破仑·希尔。 【一】字解释: 一yī ㄧˉ ◎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 纯;专:专~。~心~意。 ◎ 全;满:~生。~地水。 ◎ 相同:~样。颜色不~。 ◎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 ◎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 ◎ 乃;竞:~至于此。 ◎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 ◎ 或者:~胜~负。 ◎ 初次:~见如故。 ◎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7”。 中译英: a ,an ,one 【脔】字解释: 脔(臠) luán 切成小块的肉:“尝一脔肉知一镬之味。”脔割(分割)。禁脔(喻独自占有而不容别人分享的东西,如“视为脔脔”)。 笔画数:12; 部首:肉; 笔顺编号:412234253434 |
上一个:流明
下一个:断肠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