燔柴
词语 | 燔柴 |
---|---|
拼音 | fán chái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一)、古代祭天仪式。将玉帛、牺牲等置于积柴上而焚之。(二)、烧火用的柴。 解释二: (一)、古代祭天仪式。将玉帛、牺牲等置于积柴上而焚之。 《仪礼·觐礼》:“祭天,燔柴……祭地,瘞。”《尔雅·释天》:“祭天曰燔柴。” 邢昺 疏:“祭天之礼,积柴以实牲体、玉帛而燔之,使烟气之臭上达於天,因名祭天曰燔柴也。”《后汉书·礼仪志上》:“进熟献,太祝送,旋,皆就燎位,宰祝举火燔柴,火然,天子再拜,兴,有司告事毕也。” 清 陶澂 《登恒山》诗:“燔柴有制存 周 典,持节无人出 汉 宫。” (二)、烧火用的柴。 郭沫若 《骑士·双簧》:“燔柴正要着火的时候,我却得了一番天来的惠雨。” 解释三: 燔柴fán chái,汉语词语,释义为古代祭天仪式。烧火用的柴。 【燔】字解释: 燔fán 焚烧:“燔诗书而明法度”。 烤肉使熟:燔肉。 笔画数:16; 部首:火; 笔顺编号:4334343123425121 【柴】字解释: 柴chái 烧火用的草木:柴草。柴火。柴门。火柴。木柴。 烧柴祭天:“柴于上帝”。 瘦,不松软:柴鸡。柴心儿。 姓。 笔画数:10; 部首:木; 笔顺编号:2121351234 |
上一个:高碘地区
下一个:曹冲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