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民
词语 | 土民 |
---|---|
拼音 | tǔ mín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土人;当地人。《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五年》:“巴 蜀 流民布在 荆 湘 间,数为土民所侵苦。”宋 孔平仲《孔氏谈苑》卷三:“纯之 以药救人无数,仍刻其方以示土民。”《清史稿·食货志一》:“广西 庆远府 归流土民百七十九名,汇入 宜山 籍。”孙中山《民族主义》第三讲:“说到这些 三苗,也是 中国 当日原有的土民。”解释二: (一)、土人;当地人。 《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五年》:“ 巴 蜀 流民布在 荆 湘 间,数为土民所侵苦。”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卷三:“ 纯之 以药救人无数,仍刻其方以示土民。”《清史稿·食货志一》:“ 广西 庆远府 归流土民百七十九名,汇入 宜山 籍。” 孙中山 《民族主义》第三讲:“说到这些 三苗 ,也是 中国 当日原有的土民。” 解释三: 土民,汉语词汇,拼音tǔ mín,意指土人;当地人;世居在偏远地区的汉族以及少数民族的统称。 【土】字解释: 土tǔ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土壤。黄土。 疆域:国土。领土。 本地的,地方性的:故土。 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土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 不合潮流:土气。 未熬制的鸦片:烟土。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土族。 姓。 洋 笔画数:3; 部首:土; 笔顺编号:121 【民】字解释: 民mín ㄇㄧㄣˊ◎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 ◎ 指人或人群:居民。民族。 ◎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民间。民歌。民谚。民风。民情。 ◎ 某族的人:汉民。回民。 ◎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民。渔民。 ◎ 非军事的:民品。民航。 ◎ 同“苠”。 反义词:官 笔顺编号:51515 |
上一个:役徒
下一个:野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