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籴
词语 | 平籴 |
---|---|
拼音 | píng dí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旧时指官府在丰收时用平价买进谷物,以待荒年卖出。解释二: (一)、官府在丰年按平价购粮储存,以备荒年出售,称“平糴”。 《汉书·食货志上》:“是故善平糴者,必谨观岁有上中下孰(熟)。” 唐 白居易 《辨水旱之灾明存救之术策》:“盖 管氏 之轻重, 李悝 之平糴, 耿寿昌 之常平者,可谓不涸之仓,不竭之府也。” 元 马端临 《<文献通考>序》:“糴之説,则昉於 齐桓公 魏文侯 之平糴,后世因之,曰常平,曰义仓,曰和糴,皆以平糴借口者也。”《明史·周忱传》:“七年,江南大稔,詔令诸府县以官钞平糴备振贷。” (二)、泛指以平价出售。 《新华日报》1939.12.17:“在这个时候,行政院当批准 沪 商之请求,供给英金二万镑,向 西贡 订购洋米二万二千五百石,运 沪 办理平籴。” 解释三: 旧时指官府在丰收时用平价买进谷物,以待荒年卖出。现指慈善机构低息或无息借款,以便救济。港澳地区仍然使用这个词。 【平】字解释: 平píng 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平地。平面。平原。 均等:平分。平行(xíng )。抱打不平。公平合理。 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平列。平局。平辈。 安定、安静:平安。平服。 治理,镇压:平定。 抑止(怒气):他把气平了下去。 和好:“宋人及楚人平”。 一般的,普通的:平民。平庸。平价。平凡。 往常,一向:平生(a.从来;b.终身)。平素。 汉语四声之一:平声。平仄。 姓。 〔平假( 古同“评”,评议。jiě)名〕日本文所用的草书字母。 calmdrawequalevenflatpeacefulplanesmoothsuppresstie仄 笔画数:5; 部首:干; 笔顺编号:14312 【籴】字解释: 籴(糴) dí 买进粮食,与“粜”相对:籴米。遏籴(阻止灾区来买粮食)。 笔画数:8; 部首:米; 笔顺编号:34431234 |
上一个:茝若
下一个:发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