锟铻
词语 | 锟铻 |
---|---|
拼音 | kūn wú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也作昆吾。古剑名。解释二: (一)、亦作“ 錕鋘 ”。亦作“ 錕吾 ”。山名。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两鋘殖吾宫” 元 徐天祜 注:“刀名。 錕鋘山 出金,作刀可切玉。”参见“ 昆吾 ”。 (二)、古利剑名。亦泛指宝剑。 《列子·汤问》:“ 周穆王 大征 西戎 , 西戎 献錕鋙之剑,大浣之布。其剑长尺有咫,练钢赤刃,用之切玉如切泥焉。” 【锟】字解释: 锟(錕) kūn 〔锟铻〕古书上记载的山名,所出铁可造剑,因此宝剑也称“锟铻”。亦作“昆吾”。 (錕) 笔画数:13; 部首:钅; 笔顺编号:3111525111535 【铻】字解释: 铻(鋙) wú 〔锟铻〕见“ (鋙)锟”。 笔画数:12; 部首:钅; 笔顺编号:311151251251 |
上一个:张迁碑
下一个:鲍姑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