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灶
词语 | 土灶 |
---|---|
拼音 | tǔ zào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在地上挖成的炉灶。解释二: (一)、在地上挖成的炉灶。 清 赵翼 《扈从途次杂咏·土灶》诗题自注:“掘地为灶。”《恨海》第四回:“东面墻脚下,打了一口土灶,树叶树枝,高粱秆子,铺满一地。” 解释三: 土灶,读音为tǔ zào,是汉语词语,解释为在地上挖成的炉灶。 【土】字解释: 土tǔ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土壤。黄土。 疆域:国土。领土。 本地的,地方性的:故土。 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土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 不合潮流:土气。 未熬制的鸦片:烟土。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土族。 姓。 洋 笔画数:3; 部首:土; 笔顺编号:121 【灶】字解释: 灶(竈) zào 用砖石砌成的生火做饭的设备:锅灶。炉灶。灶突(灶上的烟筒)。 指“灶君”(中国民间在锅灶附近供的神):祭灶。 笔画数:7; 部首:火; 笔顺编号:4334121 |
上一个:杜霸
下一个:书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