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
词语 | 南岭 |
---|---|
拼音 | nán lǐng |
字数 | 2字词语 |
意思 | 解释一: 绵亘于湖南、江西两省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和广东省北部的山地的总称。由一系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组成。一般海拔1,000米左右。是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解释二: (一)、 湘 、 赣 、 粤 、 桂 四省区边境一系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地的总称。为 长江 与 珠江 的分水岭,自东向西主要有 大庾 、 骑田 、 萌渚 、 都庞 和 越城 等五岭。 (二)、南边的山岭。 晋 陶潜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诗之一:“延目识南岭,空叹将焉如。” 逯钦立 校注:“南岭,指 庐山 。” 唐 李白 《禅房怀友人岑伦》诗:“目极何悠悠,梅花南岭头。” 宋 苏轼 《三月二十九日》诗之一:“南岭过云开紫翠,北江飞雨送凄凉。” 【南】字解释: 南nán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南北。南方。南面。南国(指中国南部)。南陲(南部边疆)。南极。南半球。 姓。 北 南 nā 〔南无( 北mì)〕佛教用语,意思是合掌稽首,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常加于佛、菩萨名的前面,如“南南阿弥陀佛”、“南南观世音菩萨”。 北 笔画数:9; 部首:十; 笔顺编号:122543112 【岭】字解释: 岭(嶺) lǐng 山,山脉:山岭。分水岭。岭脊(山脊)。 特指中国大庾岭等五岭:岭南(指五岭以南的广东、广西一带。亦称“岭外”、“岭表”)。 岭 líng 〔岭嵤〕山深貌。亦作“岭巆”。 笔画数:8; 部首:山; 笔顺编号:25234454 |
上一个:复时
下一个:赈淡